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美股暴跌,它在2018年的最后一个月完成了全年的跌幅成功将自己带入熊市,值得特别注意的是——果在最后几个交易日不出意外的话,这将是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美股最大的月度跌幅,这或许意味着什么……
 
好消息是,美股再没有什么可以对A股去炫耀的了,半斤八两,90步笑百步,区别只在于后者早早就投降了,而前者虽然奋力撑到最后,但也没啥用。
 
对于这次大跌,我照例会加上一句——这在预期之中。
 
华尔街不高兴,特朗普更不高兴,他们将矛头指向美国联邦储备局特别是主席鲍威尔本人,他们认为是美联储太过头了,站在了市场的对立面。
 
特朗普失去了吹嘘的资本,他甚至扬言"美国经济的唯一问题是美联储,他们加息太快了!“
 
早在今年上半年,华尔街就开始臆测美联储将停止缩表,下半年华尔街又臆测美联储将不得不停止加息,他们以这种信息方式向美联储传递着他们的希望。
 
因为任何人都清楚,无论是缩表紧缩还是加息紧缩,对于资本市场——他们赖以生存的饭碗——而言没有一点好处。
 
在所有人看来,美联储应该避免政策对资本市场形成压力而导致下跌,人们希望美联储有更多考虑,至少应该有个像格林斯潘那样的“鲍威尔看跌期权“才对。
 
然而我想说的是,这样的想法可能大错特错了!
 
现在的股市下跌,非但不是美联储的政策失误,反而这种结果恰恰是美联储政策的目的。
 
      也就是说,美联储绝不会对此感到内疚,反而会对此大加庆祝!
 
或许这样说你可能会非常奇怪,因为这似乎不符合常识,然而真相永远都不会浮在表面。
 
在过去的几年中,针对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意图我数次表达过一个观点,那就是:
美联储执意在通胀低迷之际急着加息、缩表,其最真实目的就是刺破资产泡沫,或者我们可以说得温柔点叫做抑制资产泡沫。
 
这才是美联储的真实意图,而绝非他们口头上所说的防止通货膨胀在未来失控。
 
这一进程早在耶伦时代就已经开启了,只是他们不把真相告诉你而已。
 
你或许认为这些决策者们都疯了,他们为什么要去主动毁掉资本市场的繁荣呢?为什么他们会冒着被别人诅咒的风险去执意进行紧缩呢?难道他们是不想让经济顺利发展吗?
 
当然不是!这是因为他们非常清楚,货币政策如果不尽快回归正常化,将可能酿成巨大灾难,这将比股市大跌更加令人无法接受。
 
次贷危机后全球主要央行史无前例的货币实验,向全世界注入了天量的货币,他们试图首先让债务软着陆,继而刺激实体经济通胀上升,从而进一步消减债务。
 
但是与此同时,任何一个决策者都非常清楚的是,超常规的极端货币政策势必伴随极端的风险隐患,这几乎是在玩儿火,如果把握不好一旦失控,他们最终可能带来两个不良后果:
 
一种是资产价格泡沫无以复加的急速膨胀,最终酿成金融动荡的灾难;另外一种可能是实体通胀迅速、大幅飙升,从而无可弥补的、不可逆的对经济熬成永久习惯伤害;更极端、更严重、更糟糕的后果是两者都发生。
 
因此,决策者紧张地盯着经济数据,热切地盼望着实体通货膨胀的上升,因为唯有如此才能够让企业利润增加,并进一步带动收入增长,从而拉动消费及投资,使经济恢复过来。
 
然而,现实情况却让决策者们寝食难安,实体通胀并没有因为货币的泛滥而迅速回升,而是保持长期低迷迟迟不愿启动(到目前为止美国核心通胀仍未达到美联储2%的目标),但与此同时资产价格却因廉价易得的资金灌溉又在大幅飙升——无论是股市、楼市、债市都是如此!
 
资产泡沫的膨胀已经超出了经济可以承受的程度,同时也已经超出了货币政策决策者们所能够忍耐的程度。
 
人们在焦躁地期盼着实体通货膨胀的上涨,哪怕只有一点点也好,只要回到一个合理水平,就有充分的理由中止这一场资产的疯狂游戏。
 
因此你可以回想一下,早在耶伦掌握美联储的时候,即便在通胀只有1%左右,她早早的就想要加息、缩表,并且在2013年进行了一次口头试探。
 
金融市场迅速以暴跌、闪崩回应她,以这种方式进行抗议。
 
因此很快,耶伦退缩了。此后她保持了相当的耐性,2015年起才开始小心翼翼地提升利率。
 
尽管央行紧缩的喊声非常响亮,但加息进程却远远不及他们声言的那样激进,在之前的两年时间里,从没有达到过他们预期的次数和幅度。
 
这样做只有一个原因,那就是决策者希望通过假装出来的、激烈的、强硬的喊话向市场传递一个声音:够了,请你们停下来,不要再去刺激这个泡沫让它继续膨胀!只要你们停下来,我们就可以不紧缩。
 
然而正如你所知,人是贪婪的、金钱是贪婪的、市场是贪婪的。
 
只要资金的获取如此方便、资金的成本如此便宜,为什么不拿它去追逐泡沫呢?为什么不拿它在短时间里面去获取更高的利润呢?有什么理由做那些我自己都不知道是否能够成功的长期实体投资呢?
 
因此你可以看到,全世界的股市在过去数年时间里面又飞上了天(当然中国是个例外)、全世界的楼市在过去几年又飞上了天(当然日本是个例外,而中国是个表率)。
 
决策者们陷入两难——继续当前的货币政策,资产泡沫膨胀最终会酿成悲剧;撤出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,则实体经济将无法恢复生机。
 
就在此时,被迫维持的庞大的货币在市场中流窜,些微的外溢终于令实体经济得到了一点点滋润,虽然远远无法令人满意,但聊胜于无。
 
更为重要的是,随着产能压缩使供给变得不那么充裕,同时美元在2017年大幅走软,以石油、金属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终于从2016年开始展开了大幅反弹,这是一个价值价格回归的过程。
 
能源、原材料的价格上涨终于推升了人们期待已久的通货膨胀!
 
你可能也终于了解我们所见到的通货膨胀回升,并非由需求拉动,我们权且可以把它称为“供给侧结构性通胀“吧(正是这个原因,大宗商品价格已经停止上涨并大幅回落修正)。
 
不管它是由哪方面带来的通胀,重要的是终于通胀来了,哪怕只是非常温和、非常之不稳定的到来。
 
不过,这让决策者们欣喜若狂,这已经足够让他们有理由去收紧货币政策。
 
所以加息在坚定的进展中,而缩表也在普遍的施行中。
 
伴随着紧缩步伐的加快,美国股市——这个全球三大钢铁泡沫之一终于被戳破,尽管跌势惨烈,但熊市恐怕才刚刚开始。
 
不只是美股,欧洲股市、亚太股市;新兴市场、发达市场……无一幸免。
 
而随着利率的上升,债券市场也已经经历了剧烈的波动。
 
下一个会是谁?房地产?
 
资产价格的长期牛市盛宴已经落幕,低迷的状态将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,泡沫很难在3、5年内被重新吹起来。
 
这让决策者们送了一口气——他们已经看到了他们需要得到的效果,因为他们已经得到了他们想要的。
 
既然如此,货币政策也就没有太大必要再继续之前的快速紧缩步伐了。并且在未来,决策者们终于可以放下心来,用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滋养实体经济了。
 
重新审视一下中国的情况,是否与美国极为相似?这两个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虽然各有各的经济特征、各有各的结构性毛病,但在资产泡沫和实体经济增长矛盾这个事情上本质上是一样的。
 
因此,无论美国还是中国,未来货币政策将继续抑制冒险,将资金驱赶向实体经济。
 
这一货币政策的长期取向,建立在一个数十年的金融周期已经走到尽头、无以为继的基础之上,是不得已而为之。
 
这一长期政策的变化将极大压抑资产价格未来的增长,极大的压抑资产泡沫。
 
这将是一个非常长的周期,长到超出你的想象。
 
所有这一切都是对贪婪的惩罚,对因贪婪而过度攫取的惩罚。
 
我们享受了在过去几十年财富的快速增长、超常规增长、直线增长带来的快乐,享受了在通常情况下,人们需要经过数百年才能够享受到的繁荣。
 
因此,在接下来的漫长时间里,恐怕我们需要承受修正所带来的痛苦。
 
这一痛苦将来自于资产回报的异常低迷,我们将不得不把目光从那些炫目的、令人躁动的资产收回来,重新投向生活和经济的本源。
话题:



0

推荐

刘维明

刘维明

174篇文章 3年前更新

资深金融市场专家。涉及领域:全球宏观经济、金融市场、投资管理、金融工具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