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
今天的两则消息----史上最严P2P管理办法和央行重启14天逆回购----均剑指信用杠杆,意味着去杠杆的集团作战进入歼灭战阶段,且手段异常强硬。

网贷暂行办法除了强化之前的约束外,基本断绝了中型以上企业通过P2P进行融资的后路,并将大多数P2P公司送上了不归路----这是因为在合规、合法的情况下,绝大多数平台基本无法继续开展业务。

P2P是这几年我们最不看好的所谓“互联网金融”或“金融创新”业务,现在看来市场终于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。

而央行重启14天逆回购,表面是向市场挹注流动性,但实际上是引导市场拉长融资期限、提高资金成本,减少短期套利和降低债券市场杠杆率,同时意味着降准已经更加变得不可能。

图1:债券收益率强劲反弹,在稳健货币政策下,债市调整远未结束。

集团军歼灭战强硬去杠杆


进入2016年以来,央行慎用货币政策主要价格和数量工具态度越加明显,公开市场操作的频率和货币吞吐的幅度明显加大,意味着通过货币市场工具调控成为主要手段。

图2:2016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异常活跃和频繁

集团军歼灭战强硬去杠杆


近来,资产荒和信贷、社融增速下降导致资金大量淤积在金融体系之内,这使得市场参与者打着货币政策宽松的旗号疯狂涌入债市,同时利用加杠杆借短投长来追逐超额收益,从而加大了债市风险。

央行近期的强硬态度基本打消了近期降息、降准的预期,失望情绪所引发的获利回吐令债市剧烈调整,同时货币市场短期资金趋紧、拆息攀升。

然而,此时央行并未按照以往的做法增加短期资金投放,而是延长融出资金期限,显示了监管坚决去杠杆的意志和决心。

之所以说是集团打歼灭战,是由于近期一系列去杠杆的行动显然是在有计划、有组织、有步骤地情况下在各个部门之间全面展开的。

金融市场是相互联通的整体,资金在各个市场之间不停流动,通过各种金融工具的使用,一个领域的杠杆和泡沫就会加倍传递到另外的领域,风险也会通过传导效应并被不断依次放大、循环放大。

在当下的中国,信贷市场、债券市场、影子银行(银行理财、信托计划、资管计划、私募债权、P2P)、股票市场、房地产市场……构成紧密联系的生态圈,资金在这些市场中不断循环流动。

长期以来,信用杠杆恶性膨胀导致花样繁多但本质相同的债权类金融产品泛滥,隐性刚性兑付又助长了资金对这些金融资产的追逐,从而使宽松货币政策析出的大量资金进入收益率旁氏游戏,淤积在金融体系空转,并令社会融资成本高居不下,强化了资源配置的失衡局面,直至风险累积到现在不得不采取强硬行动的地步。

对于这些风险,监管部门并非没有察觉,之前也做过很多工作。

然而,由于部门分工的不同、权力的割裂、尤其是利益的驱使,长期以来金融监管工作始终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,缺乏应有的协作甚至互相掣肘,不但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。

这对于连成整体的金融市场来说基本不起作用,资金娴熟地与监管玩着捉迷藏的游戏,不断进行政策套利、监管套利,使风险监管不断上演着“按下葫芦起了瓢”的闹剧,反而令局面更加混乱。

近一段时间以来,随着金融大监管战略的不断落实,一行三会的统一行动越来越紧密、越来越有章法、也越来越收到效果----非逼到绝境才着急么?

从银监会的“理财产品新政、最严P2P管理办法”到证监会的“资管8条底线、行业全面自查”;从保监会的“组合类保险八大禁区、严控大股东行为”到央行的“保持稳健货币政策定力、引导资金脱虚向实”,无不将矛头指向去杠杆,而且可以看出这些措施之间密切的联系。

伴随政治局对“抑制资产泡沫“的定调,我们看到去杠杆已经在股市、楼市、债市里全面展开,说明决策层已经下定决心进行结构改革,做好了应对市场波动风险的准备,不惜使用空前强硬的手段坚决去杠杆,以图长治久安。

基于前期措施的不断显效,资金逐渐被逼近狭窄的债市死胡同无处可去,当前的监管行为,不啻于在打歼灭战。

虽然去杠杆的实质行动来得有点(太)晚,但来了总比不来强。


对于这些动向,市场参与者应有明确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,必要的牺牲可能是不可避免的,最重要的是不要去做接盘侠----股、债、楼市均是如此(妖股沦为垃圾、资管/信托/P2P违约、楼市调整)。


这在某种程度上实际是在说:

----我们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愉快、任性的玩耍了!


想了解更多的财经信息和投资策略,可添加KEYU-68(注意字母为大写)或liuweimingcaijing好友,加入财经交流群,与5000余名群友互动;下载喜马拉雅FM,关注加“V”认证的“刘维明”收听市场直播。

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:刘维明的微财经 liuweimingwcj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刘维明

刘维明

174篇文章 3年前更新

资深金融市场专家。涉及领域:全球宏观经济、金融市场、投资管理、金融工具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