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一场政策和楼市资本的猫鼠大战剧情越来越狗血,但结果却是一成不变的越调控越向调控方向反面走的老套路。

大力推动房地产去库存----一线城市房价闻讯立即飞上了天;


调控一线城市房价上涨过快----二线城市房价毫不犹豫夺过接力棒飞上了天;


经济去房地产化----土地价格飞上了天;


坚决去杠杆----住房贷款飞上了天;


抑制资产泡沫----房地产公司股票飞上了天……

全民关注的万科A争夺大战,在加入了恒大之后变得更加引人入胜,而由于后者也是地产公司,人们的关注点一夜间从资本背后的力量转移到了房地产公司本身。

于是乎,一干房地产公司股票群演涨停潮,板块整体涨幅接近20%,甚至引来一轮以金融、地产为核心的蓝筹暴动,引得人们又开始对吃饭行情满怀憧憬。

如果此轮小行情是由其他实体经济行业大盘蓝筹所引发,那么不会有太多疑问,因管理层在加快国企改革和兼并重组以及债转股的进程;但由房地产板块引发则令人很不放心。

房地产行业目前的处境可以从三方面来概括:

一是去库存,意味着供需不平衡的天平倒向买方市场,过去盖了房子就是暴利的日子至少很长时间不会出现。同时,最该去库存的三、四线城市没去多少,不该去一、二线却需要补库存,这意味着整体行业的消化还需要很长时间;

二是景气下行,意味着繁荣周期的告一段落和进入长周期调整,表现为房地产投资额、投资增速以及投资占整体固定资产比例的下降,盈利水平的下降;

三是被调控,意味着整体经济正在摆脱对房地产的过分依赖进行去房地产化,表现为抑制资产(房地产)价格泡沫、信贷限制、强化监管、因城施政、房地产税。

房企保持长期高盈利增长的条件均已不再具备,即便从中短期来看也还没有走出阴影,这就令房地产股的暴动显得匪夷所思。

我们看到的实体经济数据----工业生产、消费、出口----一片惨淡,民间投资跌入冰点,而房地产再度鹤立鸡群,引得分析师们大呼房地产拯救经济。

然而,事实绝非如此。

管理层当前的态度很明显,想尽办法扼住资本的咽喉、牵住资本的牛鼻子,不断通过金融、行政手段在过剩产能、房地产、虚拟经济领域设置障碍,将社会资本向实体经济驱赶、将股市资本向绩优蓝筹驱赶、将债权市场资本向高资质企业驱赶……

然而,资本根本不理这一套-----楼市调控就入股市,股市崩盘就再入楼市,楼市不让炒我就再入股市而且是房地产股票…总之,就是不去你希望我去的实体经济,就是不去你希望我去的三四线。

为何?

只因资本很清楚进入实体经济的风险和艰辛,而且算准了你不但根本不敢让楼市出现大调整,而且仍然需要依靠楼市作为财政收入来源和经济稳定的千斤顶。

这并非中国人的文化决定,也绝非中国经济必须依赖房地产鸦片,而是房地产仍然作为一项政策工具。

土地以及附着在之上的房屋在地方手里是一副随意收放的纸牌,发大、发小全凭需要,但价格不能跌,否则这牌就没人玩儿了。

而这副纸牌也是政策的底牌,资本看得一清二楚。

房地产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,而金融市场都有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,正如股市、债市、汇市、商品市场一样。

我们一度把股市作为政策工具,其结果历历在目,血迹未干、尸骨未寒。

我们把房地产市场作为政策的工具,其结果将是什么?

楼市的功能是居住,股市的功能是融资,权威人士所说的“恢复功能定位”言犹在耳。

不下决心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、不坚决将经济去地产化、不尽快冲破利益格局的阻碍,一切政策的愿景都只会停留在愿景之上,并继续令政策制定者疲于奔命。

这是一场政策和资本之间的战争,在之前的战役里资本屡屡胜出。


不从根本源头做根本改变,就不可能赢得战争----除非根本就没打算赢。

之前房企们把土地价格炒上了天,这令他们的抵押品大大升值,资产负债表瞬间变得好看;


现在人们将房地产股票炒上了天,这令地产老板们身价飙涨,是为了逢高套现么?

监管不久前曾严打题材股炒作,这房地产股的妖动是否也属于同一范畴?


市场点评:

A股:需要考虑金融、地产板块风险是否完全释放,能否支撑行情的继续上涨以带动整体股市出现吃饭行情,目前对此尚不能断定,基础欠牢固,宜获利了结出场;

黄金、白银:整固行情表现健康,长期支撑因素未改变,后市继续看好,目标不变,买入持有;


能源、大宗商品:原油如期企稳反弹,供需平衡及美元汇率调整为油价提供支撑,长期升势讲保持,目标不变,买入持有;黑色系、基础金属、农产品等大宗商品随能源、原材料继续看好,买入持有;

外汇:美国经济数据并非无懈可击,加息进程将缓慢和温和,美元跌势料将于近期启动。买入日元、澳元、加元策略不变,欧元涨势可期,人民币处于强劲反弹临界点。

刘维明的微财经   liuweimingwcj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刘维明

刘维明

174篇文章 3年前更新

资深金融市场专家。涉及领域:全球宏观经济、金融市场、投资管理、金融工具。

文章